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新闻

南方+视频节目《直播中山》开播!首期中山副市长袁永康做客有话说

南方+视频节目《直播中山》开播!首期中山副市长袁永康做客有话说

  7月21日,是值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南方日报特邀中山市副市长袁永康做客南方+《直播中山》,介绍中山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中的各项举措和成效。

  袁永康表示,坚持昭通所需、中山所能的原则,双方已初步形成“1+8”的扶贫协作格局,各项领域工作开局良好。在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过程中,中山将以开展两市帮扶协作为契机,坚持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加强合作对接,努力打造新时期扶贫协作、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

  南方日报:去年10月,中山、昭通正式签署《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在易地搬迁安置示范点建设、干部人才、产业、教育、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农业、医疗卫生、旅游等8个领域开展交流合作,初步形成了“1+8”的扶贫协作工作格局。目前,各项领域的扶贫工作进展如何?

  袁永康:昭通市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的腹心地带,是集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老区和山区为一体的地级市,全市11个县区中还有10个贫困县区。2015年底,昭通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1.95万人,约占云南省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贫困面之大、贫困程度之深在全国少有,全市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为此,中山坚持昭通所需、中山所能的原则,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最务实的作风,为昭通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实现了两市扶贫协作的良好开局。

  一是抓项目帮扶。中山大力推动搬迁安置和危房改造示范项目建设,2016年年底前启动10个易地搬迁安置示范点建设(其中广东支援1亿元,并整合当地资金投入),并将在今年年内完成。计划新建住房17.2万平方米,搬迁安置1804户688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89户5583人。

  二是抓产业扶贫。组织推动了中山20多批近70家企业赴昭通考察调研,积极推动农业、旅游等领域合作,促成中山食品出口项目签约落地,在中山华柏市场建成昭通高原农产品中山体验馆。

  三是抓教育协作。开展“中山名师走进昭通”活动,积极帮助昭通解决初中毕业生出路问题。从2017年开始,中山的中职学校在昭通每年定向招生720名初中毕业生,争取三年就读毕业后在广东实现就业。

  四是抓劳务输出。推动中山所有镇街(区)帮扶昭通10个县(区)开展劳务输出,组织中山中介服务公司、大中型企业赴昭通开展招聘。截至目前,累计输出昭通籍劳务人员3350人到中山务工。

  五是抓人才支援。接收昭通市12名干部到中山挂职,开展医院一对一结对帮扶,组织中山15名医疗专家、26位教师赴昭通开展讲座、义诊、公开课等活动。

  六是抓社会帮扶。大力发动中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协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山社会各界对昭通捐助资金累计达40多万元。

  七是扎实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按照国务院安排,组织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石岐区、东区、小榄镇4个镇区与昭通市大关、盐津、绥江、永善4个县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签署协议书,全面开展精准脱贫攻坚。

  南方日报:昭通所需、中山所能,是此次对口帮扶工作的原则。6月29日,昭通市委、常务副市长余伟在中山-昭通两市联席会议上表示,中山正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昭通将用更广阔的视角看待未来,把中山作为昭通的前沿阵地,也希望中山把昭通作为发展的后方阵地。在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过程中,中山与昭通该如何实现优势互补?

  袁永康:当前,中山正抢抓湾区经济一体化机遇,在湾区建设中发挥自身连接东西岸和粤西地区的枢纽作用,打造新节点新亮点,建好交通、做好服务、搭好平台,让周边发展高地的高端资源不断流入中山,更好地利用珠三角科技资源发展自身、服务周边。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央决定中山市对口帮扶昭通市,为昭通市进一步加强与珠三角经济区的交流合作搭建了新平台、创造了新机遇,也为昭通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了信心和底气。因此,我们更应该讲好“中山+昭通”的故事。

  一方面,昭通可以把中山作为发展的前沿阵地。昭通市可以借助中山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契机,向珠三角及港澳乃至世界展示和推介昭通自身资源禀赋、人文特色、生态美景等。也可以借助中山的渠道和力量,吸引、引进一批优质大项目落户昭通,加快补齐昭通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短板,打牢发展基础,增强内生动力。

  另一方面,中山可以把昭通作为发展的后方阵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山发展模式面临着产业、土地、行政架构、城镇规划“四个难以为继”的矛盾。昭通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矿产资源、独特的高原特色产品、富足的劳务人力等优势,为中山破解“四个难以为继”发展难题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中山以开展两市帮扶协作为契机,坚持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加强合作对接,努力打造新时期扶贫协作、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

  南方日报:在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中山的做法可以说是卓有成效。总体上看,中山目前已经形成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倒逼下,中山扶贫工作面临着哪些挑战,又该如何克服呢?

  袁永康:近年来,中山在扶贫工作中形成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党建促扶贫。牢牢抓住党建工作这一核心,将党支部建在扶贫一线,同频共振激发脱贫动力,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和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形成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其次,打造产业扶贫“一村一基地”。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扶贫工程,因地制宜,选择合适产业。在每个对口帮扶的相对贫困村至少打造一个产业基地,以产业基地发展带动全村脱贫增收。

  最后,驻村工作规范化管理。驻村建设实现“五个有”,即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档案柜、有群众信箱、有宣传阵地。并且统一制作工作卡,规定驻县、驻村干部工作期间佩戴,规范驻村管理。

  不过,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时间倒逼下,中山扶贫工作也遇到了当前土地流转程度不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受到制约、承包土地租金价格大幅提高、农业生产风险大等问题。

  为此,中山将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推广“农业企业(或农民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户”模式。通过引入农业企业,来完善产业链规避生产风险;通过建设产业基地规模化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增产增效;通过发动贫困户参与,促进“家门口”就业,实现就业增收脱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山新闻直播
  • 编辑:郭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