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信息

中山广播电视台(中山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中山广播电视台(中山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在第16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11月4日上午,广东省新闻战线好记者讲好故事·价值观的故事十佳演讲人巡回演讲活动在中山市举行,来自省内多家媒体的10名优秀记者共同分享了职业生涯中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新闻故事。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杨以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颖参加活动。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薛乐

中山广播电视台记者黄鹏敏

弘扬主流价值,坚定职业操守

静静的电话陪着呆呆的灯光,孤独的胸膛拥着冰冷的臂膀。透过洞穿的双眼只见一颗固执的心,依然倔强地等待着你爱的回响。

今年下半年,广东省委宣传部、省网信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记协面向全省新闻媒体,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价值观的故事演讲活动,展示广东省新闻工作者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形象。

9月18日,演讲比赛在广州举行决赛。包括中山广播电视台记者黄鹏敏在内,来自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广东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的10名选手,最终成为十佳演讲人。

他们中,有从业10余年的资深媒体人,记录历史,直击人心。例如,珠海广播电视台记者黄华,曾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亲历灾难,也见证奋进力量。

他们中,也有铁肩担道义的热血记者,凝聚爱心,传递力量。例如,例如,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陈琨,报道了中山大学老校友龙勇诚花费近30年时间,寻找、保护滇金丝猴。

他们,用朴实而真挚的语言,弘扬主流价值,抒写爱国情怀,展现了当代新闻人的责任担当和不忘初心、不改情怀的新闻坚守。

中山涌现大批好新闻

‘好记者’恪守职责,用独特视角传递人间冷暖;‘好故事’描述世间百态,体现着有温度的新闻情怀。11月4日上午,中山日报社社长、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方炳焯表示,做社会的瞭 望者,让新闻更温暖,更有力量,永远是新闻工作日久常新的话题。

回顾过去一年,中山媒体人在应对挑战、转型创新、增强媒体传播能力等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与尝试,拿出了一大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叫好又叫座、两个效益显著、体现中山媒体整体实力的好作品。例如,中山日报社记者程明盛历时4年,通过艰辛的乡土调查,写成报告文学作品《大国空村》。该书连续登上全国多个好书榜,引发学界对城镇化问题的新一轮关注与讨论,社会各界反响热烈。中山广播电视台打造纪录片《医院里的故事》,播出后打动万千观众。

□中山记者讲述难忘采访

年度好书《大国空村》出自中山记者程明盛手笔

24万字留住乡村记忆

翻开他的采访本,每页都有手写的页码,每个采访都有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一个四五百人村庄的乡土调查,用全景式的采访,理清一个个平凡人物的命运如何被城市化进程影响的故事。

4年时间里,他利用年休假多次回到故乡,终日游走在杂草丛生的村庄,与相遇的每一位乡亲闲聊;他几易其稿,不断追寻乡亲行踪,又在乡亲集中的城市探访故旧,试图描摹一个村庄的轨迹,挖掘隐藏在社会深处的乡村命运……

今年7月,中山日报社记者程明盛调查完成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大国空村》出版,引起社会热议和舆论广泛关注。9月,该书荣获首届广东省有为杯报告文学奖。

2011年的一次返乡经历,触动他想用笔记录消失中的村庄。程明盛表示,写书期间,随着乡土调查深入,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熟悉的村庄浓缩了城市化中国的乡村命运,从追逐成功到命运分野,从环境污染到亲情散淡,从老人困守村庄到年轻一代拂袖而去,曾经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聚族而居的熟人社会消失了,许多人注定成为无家(故乡)可归的人。

程明盛希望,借道村庄,审思城市化中国的乡村命运,甚至希望像当年写作《我向总理说实话》 的李昌平一样,以乡土瓦解警示决策层,重视一定程度上被抛弃的乡村,推动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快拆除城乡户籍藩篱,还农民相对完整财产权,加快农保与城保一体化建设步伐,把乡村建设成为一个生活的场所。

女记者黄鹏敏冒强风乘船冲向沉船现场

只有事实,才有最强的传播效力

道听途说不是新闻,街议巷论不是新闻。我相信事实最有力量,为了追寻事实再辛苦也不容推辞。

◆讲述人:黄鹏敏

◆职务:中山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主播

◆从业时间:5年

主播黄鹏敏穿着一袭红衣,登台演讲。个子娇俏的她,用爽朗的声线向听众传达多年媒体从业经历的酸甜苦辣。

最让黄鹏敏无法忘怀的,是发生在去年8月的东升镇渡轮翻沉事故。黄鹏敏和她的同事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冒着强风,和搜救人员一同登上快艇,在事发河面上不停盘旋,焦急地搜寻着失踪者。

除了担忧失踪者的安危,还有一个疑问在黄鹏敏心中打转:渡轮因何种原因翻侧?对此,黄鹏敏在河面、两岸来回奔波。风雨交加,她来不及擦干身上的雨水,又立即赶回办公室编辑稿件,以最快的速度,将最详尽、最细致的事实传达给市民。

黄鹏敏表示:只有事实,才有最强的传播效力,才有最深厚的正能量。每一份事实,就依赖记者历尽艰辛,从复杂事件表象中挖掘出来。

□市外记者解构重磅报道

啃老记者贺蓓追逐记忆

端坐在微凉的清晨里,眺望这个城市的初冬,没有落叶的缤纷,也没有白雪的飘洒,有的依然是如夏的繁茂和葱郁。天是湛蓝色的,远处有几缕白云在悠然的游荡者,这就是我所在的南方的城,一个四季模糊,菱角不明的不夜城。

采访抗战老兵致敬伟大历史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我想将他们的记忆、感受记录下来,传承给更多的人。

◆讲述人:贺蓓

◆职务:南方都市报记者

◆从业时间:14年

登台伊始,贺蓓跟在场听众开了一个小玩笑,说自己一直是一个‘啃老’记者。在她无数次人物采访中,老人占绝大多数。不同经历的老人,总能引起贺蓓对生命的好奇。

一个人年纪大了,生命曾走过的轨迹,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带着疑问,贺蓓投入到《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致敬老兵》的采写。这段丰厚的采写经历,让贺蓓感受到人性的温度,体会到记忆的力量。

采访抗战老兵陈明光,让贺蓓最感触动。陈明光自黄埔军校一期学员总队(黄埔15期步科)毕业,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抗战。我们准备起身作别,老人坚持要送我们离开。老人一直看着我们上车,我们又放下车窗跟他道别。我们见他摆着手,就发动了汽车。没想到,汽车缓缓前进时,我们从后视镜发现,老人一直跟着汽车跑,边跑边挥手,嘴里还喊着再见。

贺蓓再次来到陈明光面前。老人的解释让贺蓓彻底明白了老兵的记忆情感。

贺蓓说:在那场浴血大战中,当时亲朋好友与老人的道别,最后都成了永别。从战场上幸存下来的他,之后一直对道别这件事特别珍重。

贺蓓表示,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一个国家的历史,也由这些鲜活个体的记忆组成。再过10年,许多老兵都会离开。贺蓓希望用文字留住记忆,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养料。

知名媒体人薛乐关注事实孤儿

呼吁让事实孤儿纳入社保体系

除了家国大事,媒体人还应该去关怀和走进那些被忽视的社会弱势群体,别忘了还有一群孩子叫事实孤儿。

◆讲述人:薛乐

◆职务:《今日关注》栏目副监制,《今日关注》、《新闻最前线》主持人

◆从业时间:10年

薛乐向在场观众分享了事实孤儿潘志军的故事。他和同事曾经深入韶关市新丰县走访潘志军,了解到小潘的母亲精神失常,父亲无力料理家事。家中唯一能和小潘谈心的人,是常年卧病在床的爷爷。

这次采访让薛乐明白,仅靠媒体和社会慈善力量,无法更好地帮助事实孤儿,而应把事实孤儿真正纳入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为此,我们向专家学者和人大代表反映。幸运的是,社会各界的力量,最终推动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将‘事实孤儿’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然而,薛乐停了一下才说,他最近听说小潘家门口通了公路,于是打电话给小潘说,志军你家通公路了,可以带爷爷来广州治病。

电话那头只留下一句悲伤的话:爷爷今年春节前3天去世了。

敬畏生命,汇聚大爱

女记者潘芝珍勇救重病娃娃新闻人除了要铁肩担道义,还应该着眼于关怀社会弱势群体,成为社会慈善力量的一个平台。

◆讲述人:潘芝珍

◆职务:《新快报》新闻采访中心首席记者

◆从业时间:11年

潘芝珍分享了她与1岁半娃娃翔宝的故事。这个孩子让她相信世间有大爱,媒体可以成为汇聚大爱的一个平台。

因无法负担孩子手足口病并发重症肺炎、呼吸功能受损的治疗费用,翔宝的继父最后向《新快报》求助,1岁半的娃娃就这样和潘芝珍的人生轨迹形成交集。

因为无法负担高昂的治疗费用,以及医生诊断后表示孩子的痊愈可能性很低,翔宝的亲生父母先后离去,把孩子留给了63岁的继父刘复德。我曾经问过刘复德,作为继父,为何没有放弃。刘复德回答,那可是一条生命啊,只要还有希望,就没有人能够决定他的生死。潘芝珍说。

接到求助后,潘芝珍和她的同事立刻启动了爱心援助和相关报道。最终,全国有300多个爱心妈妈自发结盟,呼吁为翔宝筹款。如今,翔宝上幼儿园中班了,很健康。当时出院,还剩7万多元善款,刘复德悉数捐给了其他需要帮助的病患。

(中山日报)

那些扬言要陪你走完一生的人,总是走到半途就不见了。大概有些人就是这样,毫无征兆的说爱你,然后又悄无声息地离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