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信息

市民前往中山码头等丛葬地进行悼念

市民前往中山码头等丛葬地进行悼念

  12月13日上午,南京城内17处侵华日军遇难同胞丛葬地同步举办悼念活动,不少市民自发前往这些丛葬地进行悼念。

  在位于鼓楼区中山码头附近的建宁路4号码头,一座纪念碑静静矗立在滔滔江边,显得庄严肃穆。碑上“侵华日军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的字样清晰可见,这里便是侵华日军遇难同胞中山码头丛葬地,同时也是今年国家公祭仪式鼓楼区同步悼念的主要活动现场。当年,避居国际安全区的青壮难民,有一万多人在此惨遭杀害。

  9:30,现场已有不少市民自发前来进行悼念。冬日寒风中,纪念碑周围的路面上十分整洁,甚至不见一片落叶和纸屑,纪念碑也被擦拭得干干净净。9点45分,现场的市民越来越多,他们手拿菊花,神情庄重严肃,静静等待。

  与此同时,鼓楼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代表、党员干部、学生和群众代表近50人也来到这里,他们统一身着黑色服装,面色沉重,在纪念碑前有序排好方阵。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现场人员集体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0:01,防空警报声传来,鼓楼区同步悼念活动正式开始。往日车来车往的江边路上,汽车纷纷停下,一同鸣笛。不远处的中山码头,轮渡船发出的汽笛声也一同响起,伴随着警报声响彻天空。过往行人纷纷驻足止步,低头默哀。

  默哀结束后,人们低头不语,自觉排起长队,挨个把手中的菊花放置在丛葬地纪念碑前,随后绕场一周,缅怀逝去的同胞。记者在现场看到了一些来自南京市第十二初级中学的学生,他们说,学校里开设了《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教学课程并组织“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的班会。

  “每次走过这个令人痛心的地方,我都想到那段充满屈辱与抗争的历史。”该校初一年级学生印寒筱说,“中国人民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壮丽史诗。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恪守和平的信念,铭记历史、刻苦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家住唐山路社区的67岁居民刘同顺,带着婆婆甄爱梅的照片来到现场。“老人家每年都要来祭奠父亲,去年她去世了,我和爱人要延续下去,传给一代又一代。”刘同顺介绍,1937年12月19日,甄爱梅在位于傅厚岗的家里目睹父亲和叔父被日本人带走,从此便没再回来。此后,她用了70年的时间寻找父亲。直到2011年,她在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遇难者名单墙)上找到了父亲的名字,这才知道他被拖到了中山码头的江边,惨遭杀害。从那时起,每年12月13日来到江边祭父,成为甄爱梅老人雷打不动的规矩。“我婆婆勤俭持家一辈子,最后是带着对父亲的不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的,我们家里的每个人都会记得。”刘同顺说。

  同一时间,在位于武定门的侵华日军正觉寺遇难同胞纪念碑前,白色和的菊花组成了“12·13”的字样。城墙掩映下,青灰色的地砖格外清冷,纪念碑背靠城墙,庄严肃立,背后的银杏悄然挺立。来自秦淮外国语学校的20余名师生和附近的居民,手持鲜花站立在纪念碑前。

  10:01,随着凄厉的防空警报声响起,纪念碑前站立的人们低头默哀,缅怀逝者,神情肃穆。这一分钟,紧靠丛葬地的长乐路上,车辆停驶鸣笛,行人驻足。一分钟默哀毕,街头的人流车流恢复,纪念碑前,秦淮外国语学校的四名学生上前敬献花圈,人们依次敬献手中的白菊。

  金陵路社区党员李厚来当天带着孙女前来悼念。“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历史,不能忘记。”李厚来说,他是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一名志愿者,对民族曾经的苦难、和平的可贵有着深刻的体会,“我家就住附近,所以我常来祭扫,以此表达对历史的尊重和对遇难者的哀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