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中山文化  教育

大连日数字报刊平台

  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是中山区教育的后起之秀,作为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的唯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她得到了区委、区、区教育局的大力引领和扶持,2005年学校冠名“中山区实验学校”。如今,校园占地面积一万三千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两千平方米。教室、实验室以及名师活动室、心理健康活动室、合唱排练室、健美操训练室、电子阅览室等各种功能室齐全,教学设备比较完备。每个教室和功能室都配备了多教学平台,教师每人配有一台笔记本电脑。

  作为市区的教研学校,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市教育学院、区学校的具体指导、专业引领,这些都为实验学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学校先后获得了“文范校”、“大连市文明单位”、“校园艺术化工程建设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欲直其木,必先正其根。实验学校必须明确她的定位和方略,必须要明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全国示范典型学校的成功个案提示李岩校长学校要发展,就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或气质。怎样使实验学校不普通、不一般?实验学校锁定“实验”出新这一,凝聚全校之智形成了共同的教育和价值追求。学校挖掘“实验”的意蕴,它包含“锐意”、“笃行”的执著。这样,校训由最初的“厚德、博学”被更新为“厚德、笃行、博学”,与当前的“以礼立校、实验出新、多元发展”的办学新相呼应。学校的发展目标也由“市区名优学校”调整为“人文见长,现代化实验性学校”。在办学特色方面主要围绕三个要义:第一,面向每一个实验学生;第二,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打好底色、奠定基础;第三,基于自身的办学传统,从学校文化中自然而然生成。

  在正确的指导下,实验学校的教师培养、教学、德育等各方面工作次第展开,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局面出现了。于此时,实验学校也在不断地吸纳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从最初10个教学班发展到目前仅初中部就有20个教学班,近800名在校生。这个过程的努力使她们深知“用力去做,只能及格,用心去做,才能出色。实验学校就是要实验出一条全新的来。”

  21世纪的中国,正是方方面面大变革、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在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阐明了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强调“兴教之道在于师”,教师乃教育之本的观点。实践证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是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

  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在定位之初就一直在考虑“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使实验学校适宜教师向研究型发展”,怎样、引领教师从“把教育工作作为谋生手段”到“可以诠释人生价值的事业”,实现“成就幸福的教育人生”的崇高理想。基于此,学校充分挖掘实验的内涵,在他们看来,实验是行动研究的一种实际而朴素的表现,他们定义的“实验”,具有研究、验证、实践的内涵,实验的目的在于教育的与创新。如今“实验”概念已深入,成为实验学校的教育追求、运行手段与学校。在注重实验、实验、积极组织实验的、氛围里,教师团队向研究型发展得如鱼得水。

  在为教师打造场的同时,学校也深知“器欲利必先求人有善事”,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层的协调与配合,离不开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他们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学校工会先后组建篮球、体操、书法等教师,丰富教师生活;以人为本,为让班子敢说实话、真话,勇于发现问题,提出,学校的每次行政会议总是力求让每个班子充分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在一次召开的教代会上,学校征集教师提案29件,积极落实了27件;为教师改善办公条件、改善午餐质量、购买U盘、订;为教职工排忧解难,走访教师20余人次。让班子感受幸福,充分行使,发挥作用,这样一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激发,学校的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

  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仲堪精覈玄论,人谓莫不研究。”唐代李山甫《古石砚》诗:“波浪因文起,尘埃为废侵。凭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清刘大覈《覈润楼记》:“日有覈暇,则又自取六艺而研究之。”这里取义都是钻研和探索之意。因此,研究型教师顾名思义是指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具有钻研和探索品质及能力的人。就是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师。

  学校想要发展关键因素在于它的教师团队要掌握研究的利器,具有先进的教育,卓越的教育韬略,一流的教育成效。而作为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才能摆脱“教书匠”的角色,提升教师的职业品位,使自己的工作获得和生命力,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教师的基本素质是一所学校软实力的重要表征,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也是教师在教学生涯中的崇高追求,为此,中山实验学校把发展教师作为发展学校的基础,并为教师搭建了发展平台。学校建立了教师与培训工作部,承担学校的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教师培训等工作,以确保研究型教师培养工作做的系统、有实效;通过建立、完善制度,创设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教师在实践中自主成长;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品牌教师。选派优秀教师出国,提高教师国际间的交流对话能力;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推进名师、学科带头人个人教育教学博客建设,课题组建设;支持学校教师出版个人专著并适当资助;建设教育创新领军团队,全面辐射名师成功经验;选派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外出从师学习特长,为发展教师特长提供物质保障。鼓励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教育对象,在学校统筹规划下,承担相应的教育科研任务,每年都有1~2项科研,培养学者型、研究型教师。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形成了“4个立面,6种途径”的实践模式:1.树师德——树立典型,评优激励,团队共荣;2.强师能——名师领军,互助,追求卓越;3.增师智——团队学习,读书交流,丰富智慧;4.展师情——因趣、定期展演,提升品位。

  中山区实验学校在培养教师问题意识,优化教师队伍智能素质方面做出许多努力,曾经在区内召开了课题研究现场展示会,物理组介绍了研究方法及取得的成效,王校长代表学校解读了四大策略:目标引领策略;分层培训策略;式研究策略;评价激励策略。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2010年9月新班子组建以来,学校首先对现有教师队伍做了认真调查。发现学校教师队伍有几个特点:区内知名型教师较多,青年教师比例大,教师专业水准差异大,学校的研究氛围、风气还需优化,教师的研究意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一改一般管理中行政化、制的特色,把压力为一种关怀、一份关心,根据教师的年龄段、知识背景和个性方面的不同特点,将教师分为“名师、教师、青优教师”三个层级,学校决定实施“层级发展培育工程”。即以“层级教师培养工程”为载体,抓住“名师、教师、青优教师”三个专业提升空间大的群体,以备课组、师徒结对为研究共同体的推进方式,以专题式有效活动为依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建设我校的研究型教师队伍。开发了“目标引领、分层次培训、式研究、评价激励”四大策略,逐步形成了培训、评价考核、行为引导等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型教师研训机制和较完善的研究型教师考核管理机制,有效地促进教师群体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除此之外,学校还建立了“实验教育教学研究推介大会”制度,烘托氛围,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参与研究,分享,推广应用。聘请活跃在我市、我区教研一线的知名专家到校、指导。先后进行“如何撰写个人发展规划”、“如何体验式学习理论”等专题培训。

  中山区实验学校始终以人性、人情、人文来激发、促进教师的发展并承诺教师想多远,学校的平台就搭多远,为教师尽善尽美地施展个人能力和特长,创设需要的氛围和一切可能的条件。几年来,实验学校初中部教师队伍中,高级教师64人,一级教师人3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优秀教师1人,大连市优秀教师8人,中山区名师2人、中山区教坛新秀等11人。一支从“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变的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正在形成,教师的特长和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开发和提高。

  有一个比喻讲的好:教学和教研是一个成熟教师必须荡起的双桨。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育科研工作重来不是额外的工作。教育和科研工作更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线教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实就在他们的上。中山区实验学校为了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创造性的开展了小课题进课堂活动,以此为载体,也助推打造高效、积极课堂的有序开展。丰富有趣的校本课也助推学生多元发展。

  高效、积极课堂,顾名思义,就是用最合理的时间让学生更优、更快、更多的,同时以自主而非被动的方式吸收、应用知识。因此,在中山区实验学校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用“在上奔跑”来形容他们。在上奔跑,就意味着要把教师当做老师从事教研活动的天地,把看做运动场;就意味着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是要做课改的,做教研的带头人;就意味着教师要充分新课标的实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积极新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应该是一种“面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获得真发展”的行动研究;是一种小步子推进、从小环节切入、研究小问题的“小课题”研究;是一种源于实践、服务实践、在实践中研究的实践性研究;是一种低起点、低要求、重心降低的草根研究;是一种易接受、易操作、容易见效的应用研究;是一种贴近教师、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实际的田野研究。研究的情境就是学校、课堂;研究的基础是教师的研究兴趣、教学需要、支持、现实能力;研究的主体就是教师个人;研究的优势是教师每天都在教育教学“现场”,身临其境,每天都会遇到很多鲜活的教育情境、教育问题、教育故事。

  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的做法是由名师、教师牵引组成备课组为单位的小课题研究项目群。首先,经过学校和备课组周密的计划,确保小课题从选题、立项、设计有序的、规范的开展。其次,借助学校“主题式教学活动月”推进,常态化的有步骤、系统展开。例如,三月“推门诊断”月,校长、主管领导、年级负责人有针对的结合短板学科观常规教学课,并其改进;四月专题研究月,以备课组为单位,结合个备课组的小课题研究,开展“一课多人上”的课堂改进活动。五月专题拉练月,以小课题为课堂评比点,开展组内优秀课展。每组推选一名教师上课展示。六月质量提升月,围绕小课题研究,备课组以复习研讨的形式上课。七月总结反思月,总结提炼本学科“小课题研究”的。第三,要求教师至始至终“带着小课题走进课堂,建设积极课堂、文化课堂”。

  在小课题研究中学校为了组织带动教师选择适宜自己的、有效的研究方法,开展了:

  (1)行动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结合学校的大型课题研究,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所执教的学科特点出发;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出发,从体验式的学习先进理论入手,在教学中诠释、验证,进行再学习、再设计,重建课堂,循环往复,达到逐渐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工作效能的目的。

  (2)“教育叙事”。组织教师经常性地开展讲述“我的教育故事”活动。用叙述的方式讲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帮助教师养成积累典型案例,观察事件始末,挖掘、思考问题,总结、提炼规律、经验的良好习惯。

  (3)冶炼教育的智慧。热心鼓励教师撰写教研性文章,及时总结提炼自己的思想观点、成效、经验。这些资源对自己是整理贮存,对同伴是利用借鉴。

  为保障小课题进课堂的实施,学校还采取了一些跟进保障措施。如,1.计划保障。学校计划全校解读,让老师理清本学期教学思和重点。各教研组根据学校计划,制订教研组学期工作计划。要求主题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任务细化到周、天。2.充分发挥教研组教学研究的职能,努力开创教研工作新局面。结合“高效课堂”的主题,围绕组内每月的小课题进课堂研究,让校本教研经历问题征集-主题确定-理论学习-案例设计-案例展示-案例改进-反思提炼7个环节,各个环节都围绕同一主题,扎扎实实地开展主题教研活动。3.在教师办公室开辟“体会交流栏”,每个教研组定期组织将自己的小课题学习、课例研讨、教研、体会、反思与大家共享,使教师们感到了研究和学习的快乐。4.及时提供名优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一个学期除去区内组织的和优秀班主任的华师大学习外,学校还提供了体育、语文、外语、数学等多位教师到外省市观摩学习的机会。

  学校又以“学科节”的形式,面向学生定期开展了朗读、规范字、百题、百词等学科特点鲜明的竞赛活动,学校借助升旗仪式,予以通报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学科教师也在设计活动、钻研教学内容、收获教学中,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质量意识不断增强。

  “咿——”、“啊——”笔者沿着走廊找到了声音的源头,原来是学校在“以礼立校,实验求新,多元发展”办学的引导下,开发的京剧艺术校本课程,这个班的学生正在吊嗓子。

  为什么会开展这样一门课程,学校在经过前情调查后了解到,其中近70%学生喜欢京剧艺术,近20%的学生对京剧感兴趣,想学习这门课程。为将这门课办好,学校借助京剧团的便捷资源,派两位教师到“京剧团”取经。学后,两位教师有机地将所学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常态中渗透京剧常识,达到全员普及的目标。学校立足学情,制定课程实施规划。请京剧团的行家和本校音乐教师一起探讨、研究,制定方案、计划,编写纲要,教材,逐渐形成校本课程。学校一方面定期聘请两位京剧团的教师带两个特长班的课程兼顾培训两位特长型教师。另一方面,将京剧常识性知识汇编成常识手册,借助音乐课堂和每周的校本课时间熏陶学生了解京剧相关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喜欢京剧的情感。

  同时,学校还开展健美操普及活动。发挥学校两名特长型教师资源,利用体育课、大课间操时间以年级、班级为单位进行训练,定期举行表演展示活动,同时,为有兴趣的部分学生组建,由专任教师特别,让学生特长发展。总之,实验学校将继续通过活动、校本课程途径,给学生搭建发展平台,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也是办学的第一要义。如何育人?学校想到了中华古训“德成于中,礼形于外”,它清楚地了德与礼相辅相成的关系。“礼”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根基,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如今发展为现代社会建设标准,是现代人为人做事的真谛,正所谓人不立,事不成,礼仪教育是很好的育人途径、手段,实验学校选择以礼来成就、发展学校的育人功能。

  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人格的对接,是情感的沟通,是的引领。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面向全体教师提出教师发展标准——做“五大”教师:——师德,行为世范;大能——师能出众,成效显著;大智——善于学习,睿智渊博;大雅——情趣雅正,提升品位;大气——眼界开阔,处事大气。“忠诚事业,学为人师,充满爱心”的实验教师风尚。在这“五大”教师中,学校将放在了首位,可见学校对师德建设的重视。在师德建设方面学校确立了师德建设的主题:“用师爱的阳光每一个人的心灵”;邀请区师德典型巡讲团刘冰玉、刘淑勤、刘帅三位老师到学校进行师德事迹;组织全校教师“我写我的故事”活动;制定“诚师”评选细则,拟推出实验学校师德模范;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总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观看全国师德标兵李晓凡事迹;学习、摘抄《教育规划纲要》、《教师的二十项》等。

  热爱学生又是之师的首要内涵。对学生而言,教师的,就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发展学生。实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以自己的行动,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也我们教师自己。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塑造了教师新形象,不仅为学生也为社会树立了楷模。在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的今天,我们的城市更是需要这样的教师队伍。

  修身、齐家、、平天下,一个人能力的根基在于其的高低,而学校正是学生实现个人提升的最重要场所。在李校长看来,校际之间学生的差距诚然有智力上的差距,而更为根本的是思想与人格的差距。作为学校必须形成一种氛围,孕育一种文化,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登高望远”,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予以关照。

  学校“以礼立校”的观念,积极探索“新德育工程”,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在区学校刘主任的指点下,宋学红主任和相关人员对学校的《方案》进行审阅,学校按专家的指导意见修改,将该方案定名为《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礼仪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方案》。在方案指导下,开设了礼仪校本课程,于2010年9月下旬开始进行第一阶段的课堂教学和主题班会。间周周一的周会时间通过进行一次礼仪通识,间周五第九节课进行对应主题的主题班会。在通识和主题班会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月活动主题进行了“我的梦,中国梦”、“爱国主题”、“重教”等主题活动。

  运用礼仪教育三种途径,开展礼仪教育系列活动。礼仪教育采取了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和主题活动三种途径。开展了“课堂礼仪”、“课间礼仪”、“师生交往礼仪”系列课堂教学和主题班会。

  初步探索出礼仪课堂、班会、活动模式。本学期我们初步探索出了构建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基本结构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形成“学生亲验——学生想验——学生”为原则,构建“以学生学习(包括读书、查阅、习作)——小组交流——形成小组班会内容——班会交流——学生”的班级主题班会模式。形成“学生参与——学生投入”的活动模式。制定评价表(草案),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对学生礼仪规范情况进行评价。

  学校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能让德育真正的在学生的心里扎跟,成为其内在品质的,学校想到只是德育教育还不够,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基于此考略,学校建成了拥有集接待室、团训室、放松室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成立了“心逸”、“心香”心理;创办了《心陶》心理健康教育报,在校园网站上专门设立了“心理向日葵”专栏,为学校师生排忧解难。在不断探索中,初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为建设校本课程,让心育走出校本特色,经多年实践,目前已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活动课模式,就是由班主任所主导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班级心理活动课工作:

  (一)心理活动课主题的选择。学校心理活动课的主题是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商讨确定的,这种主题自定的方式使我校的心理活动课变得丰富多彩,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心理活动课的实效性。同时心理咨询室还对全校学生最感兴趣及最急需帮助的心理相关主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相关结果提供给班主任借鉴参考。

  (二)心理活动课主持人及学生参与。由专任心理教师在对班主任进行培训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并参与观摩心理活动拉练课活动。心理活动课原本要求班主任教师亲自备课、上课,全员负责。不过在实践中,不少班主任教师开动脑筋,充分动员班级中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心理活动课工作的选题、设计及实施当中,培养了班级中实施心理活动课的一批力量。由于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再加上学生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加了解,不少班级的心理活动课搞得有声有色,效果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三)班主任必须要做的工作。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在于在本班内鼓励培养一支心理活动课的学生队伍,对课程主题的选择、上课形式等方面进行及时指导、审查。同时,在心理活动课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班主任老师的最后总结与收尾。在上课时,班主任结合本节主题介绍自己的相关亲身经历,学生对班主任的这类介绍很感兴趣,倍感亲切,极大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班主任对学生积极的肯定与鼓励,更加激发了学生对心理活动课的参与热情。

  (四)精心设计心理活动课作业。学有所用,真正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帮助,一直是心理活动课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在心理活动课中学生所学习到的那些方法技巧,必须经过实践才会对学生产生实实在在的帮助,因此,学校班主任在心理活动课最后,均需结合本节心理活动课布置相关作业,而且宣布下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每个学生上台亲自自己的实践效果,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实践的动力。

  进入中山区实验学校的教学楼,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尊站立的孔子像,其后是一面文化墙,刻有学校的办学及校发展史;教学楼的二楼,有三间装修温静的“心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室,在这里学生可以消除烦忧,也可以稍坐休息,仿佛是校园中的桃花源。在中山区实验学校,我们看到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这一个层面,学习更多的是指代一种关乎于德的能力,关乎于学生的基本素质。这种学习能力在当下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进入人生的下一阶段,在未来则是学生的立命之本。中山区实验学校在无形中形成的文化与风骨——“贤贤易色,事父母竭其力,事君尽其心,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约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