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教育

中山市好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美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中山市好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美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文学争鸣】

署名杜牧的《清明》,究竟属唐属宋,笔者2021年偶遇机缘参与讨论。迄今发表了两篇小文:《杜牧〈清明〉是宋诗吗》(《光明日报》2021年5月24日13版,以下简称《杜牧〈清明〉》)、《文献辨伪的歧路与杜牧〈清明〉的追踪认证》(《江汉论坛》2022年第3期,以下简称《追踪认证》)。近来有幸读到谢海林教授对拙文《杜牧〈清明〉》的质疑文章:《〈清明〉诗的作者是杜牧吗》(《光明日报》2022年5月30日13版)。鉴于目前情况,有必要续写一文,对这一知名度极高的传统大众文化产品,进行事实确认。三文一以贯之并渐次推进的观点与结论是:《清明》是戊辰年(848年)杜牧泊秦淮之后,在清明时节游历古都金陵所作。并非谢文所维持的陈尚君教授的前后主张:南宋后出现于民间的南宋诗说和写于宋代的宋诗说。本文将力争多述事实,无事实不推论,无逻辑关系不征引。

《清明》宋诗说的悖论

《清明》宋诗说存在一个悖论:如果因为清代学者所编的《全唐诗》未收此诗,《清明》就是伪唐诗的话,那么,现代学者所编的《全宋诗》未收此诗,《清明》也是伪宋诗吗?可见《全唐诗》与《全宋诗》收或不收《清明》,都不能作为《清明》属唐属宋的依据。

事实也有反转。虽然挂名康熙圣祖仁皇帝的《御定全唐诗》没有收录杜牧《清明》,但后来同样挂名康熙帝的《御选唐诗》卷三十七言绝句类杜牧名下,补收了《清明》。末句清人注释引《童子诗话》:朱陈村有杏花一百二十里。又引《池州府志》:府城秀山门外杏花村,杜牧诗即此。不过,注文里的两个杏花村,在确认上是相互否定的。

金陵杏花村与杜牧《清明》的因果逻辑关系

谢教授说:罗文又紧扣宋初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昇州所记‘杏花村在(江宁)县理西,相传为杜牧之沽酒处’……这也并非无懈可击,因为杏花村的属地与《清明》必为杜牧所作,二者不存在因果逻辑关系。假设《太平寰宇记》所载为真,也只是记录杜牧沽酒杏花村,而未引用《清明》诗。谢文误读了:《杜牧〈清明〉》只是强调‘杜牧沽酒于杏花村’的传说产生在‘五代前’。

现在特别重申:杏花村+相传+杜牧之+沽酒处,足以证明《清明》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当地早有流传,而且首度表明是杜牧诗篇。首先,沽酒之人可以是任何人,为何偏偏是诗人杜牧之?沽酒之地可以是张村李村桃花村,为何偏偏是杏花村?其次,谢文所谓杏花村的属地与《清明》必为杜牧所作,二者不存在因果逻辑关系,不对,因为引文抽掉了沽酒亦即《清明》诗中的酒家。一旦杏花村酒家与杜牧沽酒连为一体,《清明》必为杜牧所作就存在因果逻辑关系。再次,乐史没有引用《清明》原句,不等于没有包藏《清明》。以北宋末何应龙的《老翁》诗为例:杏花村酒家家好,莫向桥边问牧童。不仅没有直接引用《清明》的原句与原题,更没有点出杜牧之名。可是南宋末此诗却有《唐宋千家联珠诗格》编者的评语:翻‘借问酒家有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语意。《老翁》诗的杏花村酒、家家、问牧童9字,见于《清明》。既然《老翁》尽管没有《清明》的原句与原题,但却包藏《清明》,那么,乐史之记的杏花村+相传+杜牧之+沽酒处,包藏《清明》的酒家何处+杏花村+作者杜牧之,因果逻辑何处未能成立?

早在《太平寰宇记》之前,小杜牧约33岁的韦庄,其诗《柳谷道中作却寄》的马前红叶正纷纷,马上离情断杀魂。晓发独辞残月店,暮程遥宿隔云村,已有纷纷、断、魂、遥、村六字三韵,且其顺序与《清明》完全同步。遥宿隔云村也与遥指杏花村即投宿杏花村命意相同,甚至马前红叶隔云村也与杜牧《山行》的白云深处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所述高度一致。如果不承认韦庄此诗存在杜牧的影响,显然是相当不明智的。同理,如果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宋诗或南宋诗,南唐的江宁民间会流传杏花村为杜牧之沽酒处一说吗?

这些年花了多少不知去向的钱,交了多少不再联系的朋友,喝了多少不明不白的酒,说了多少言不由衷的话,为了多少不值得的人尽心尽力。

杜牧确定无疑游览过古都金陵(今镇江唐时亦称金陵,本文不涉及):《泊秦淮》说夜泊秦淮近酒家、《江南怀古》说戊辰年(848年)向金陵过、《江楼晚望》说山凿金陵万仞空,是民间传说产生的根本原因。那么,杜牧沽酒于金陵杏花村的事实,是否发生在清明时节呢?《江楼晚望》云:初语燕雏知社日,习飞鹰隼识秋风。低飞的燕雏初语于春分前后的春社之日,高翔的鹰隼已经见识了去年的秋风。社日的信息,完美地解决了同一个金陵春天的4大问题:1.春分之后15天是清明,杜牧已在清明之前到达金陵。泊秦淮时烟笼寒水月笼沙,烟汽弥漫,月色朦胧,空气湿度特别大。农谚云:扑地烟,雨连天。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预兆近期将有连天春雨,符合清明时节雨纷纷。2.公元848年春分是夏历二月初十,清明是二月二十五(王怀双《中华通历》隋唐五代卷)。二月雨天,气温骤降,符合路上行人欲断魂。3.江南二月,杏花已开,杏花村在(江宁)县理西,相传为杜牧之沽酒处,村名与村景皆符合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4.杜牧沽酒于杏花村虽然也涉及金陵之外的某些地区,但一律没有早于《太平寰宇记》旧稿的记载,更重要的是抚州籍的乐史在金陵担任过南唐秘书郎,属于非金陵籍的金陵官记金陵事,排除了为桑梓争光的私心与动力。

韦庄诗的六字三韵,为何能与杜牧《清明》完全同步?《追踪认证》也没有找到最佳答案。现在考虑3种可能:1.韦庄、杜牧同在杜陵樊川有旧居,韦庄《过樊川旧居》云:却到樊川访旧游,夕阳衰草杜陵秋。韦庄可能已在少年时代的某个清明时节接触过当地口传版的《清明》。2.韦庄与杜牧志向性情相近而喜爱《清明》。杜牧《郡斋独酌》说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韦庄《关河道中》说平生志业匡尧舜。宋祁《新唐书·杜牧传》说杜牧不为龊龊小谨,北宋《宣和书谱》卷十一称韦庄不以小节自拘。3.杜牧写有《台城曲二首》,韦庄则有七绝名篇《台城》。证明韦庄有意追寻杜牧的金陵游踪,并在金陵接触到杜牧《清明》。南宋诗人万俟绍之,曾在七绝《金陵郊行》中选用了《清明》的诗体、诗意与诗韵:快提金勒走郊原,拂面东风醒醉魂。好景流连天易晚,来朝更过杏花村。《金陵郊行》的选择,应该是源于《太平寰宇记》涉及杜牧《清明》的民间传说。但韦庄并没有将《清明》视为杜牧诗极品,后来编唐诗选本《又玄集》,收杜牧诗5首,七绝1首为带有家国兴亡感慨的《秦淮》,即《泊秦淮》,而非个人风雨旅途体验的《清明》。《清明》后来举国传诵,一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一节令气象的广泛存在,得到了南北大众的一致认同。二是一年一度清明时节的节日氛围,周期性刺激了爱诗民族的重复传诵。三是诗人个体的真实体验,激发了历代读者群体的想象体验。四是牧童遥指杏花村酒家的远景画面,温情而美丽。《清明》独有的身心冷暖与艺术魅力,轻松俘获了既讲究精神追寻又不舍弃世俗欢乐的国人之心。

乐史之记与宋祁之词的释疑

谢文说: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昇州所记‘杏花村在(江宁)县理西,相传为杜牧之沽酒处’……笔者查核中华书局1999年影印《宋本太平寰宇记》和中华书局2007年王文楚点校本《太平寰宇记》,亦一无所获……可见,罗文以乐史《太平寰宇记》来推定北宋初年已将《清明》归于杜牧,难以令人信服。关于《太平寰宇记》的版本差异,《追踪论证》已有较为详尽的考辨,不赘。杏花村……相传为杜牧之沽酒处。正文见王文楚点校本第四册第1780页,校勘记见同册1802页。谢教授一无所获,是否浏览太快?

人的一辈子,就这样组成了一个小家。也许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少有人可以将日子过的行云流水,但我依然相信,走过的山川大地平湖烟雨岁月山河,经历过那些困苦和劫数的人,会更加平阔而干净,而时间只是旁观,过程依然要自己一步一步的走来,所有的行径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

谢文又疑:若《锦缠道》为宋祁所作,情理上也讲不通,因为宋祁于1061年去世,田槩熙宁六年(1073年)三月编定《樊川别集》,如果宋祁见过《清明》,而于《锦缠道》下阕化用为:‘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同样博闻强识且编有《京兆金石录》的田槩焉能不知?此疑未说田槩和宋祁的公私关系达到了什么状态。只有具备一个前提:田槩对《新唐书》主笔宋祁有关杜牧的全部资料了如指掌,更对宋祁的全部创作一一过目,田槩焉能不知方能符合逻辑。宋祁(见上图)括李商隐《无题》基于偶遇佳丽的趣味欣赏与情景需要,(见上图)括杜牧《清明》则是基于清明春游的趣味欣赏与情景需要。宋祁涉及清明春游的《锦缠道》醉醺醺6句,12字见于杜牧《清明》。南宋时期,刘过《村店(其一)》的一坞闹红春欲动,酒帘正在杏花西、马子严《归朝欢·春游》的听得提壶沽美酒,人道杏花深处有、张炎《杏花天》的不教枝上春痕闹……谩遥指、孤村自好,以及《风入松》的却笑牧童遥指,杏花深处人家,都一再将含有杏花孤村深处酒的《锦缠道》,视为关联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宋祁词。当然,宋祁(见上图)括杜牧《清明》的《锦缠道》,传奇色彩与艺术质量,远远不如他本人(见上图)括李商隐《无题》的《鹧鸪天》。艺术上的整体平庸,应该是《锦缠道》没有出现在宋人选宋词之中的唯一原因。

依据前述并参阅《追踪论证》,从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到韦庄诗的六字三韵,再到晚唐五代金陵民间的杏花村……相传为杜牧之沽酒处、宋祁的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秦观的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米芾的牧童错指是孤村、谢逸的杏花村馆酒旗风、何应龙的杏花村酒家家好,莫向桥边问牧童。始于晚唐,终于北宋,《清明》诗语的传播踪迹班班可考。关于秦观《满庭芳》词韵的纷纷、村、魂袭用杜牧涉及杏花的《清明》诗韵,除了《追踪论证》的证据之外,杜牧另诗七绝《杏园》可作新证: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秦观《画堂春》则云: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杜牧身份就包藏在秦观的相关词语之中。

关于《清明》的诗题、作者及文本传播

谢文说:罗文以为诗题《清明》可能是由首句的前二字‘清明’摘录而成……众所周知,唐代诗人对诗题拟定已有高度自觉,更不用说宋人。奉答如下:

1.诗题涉及作品原态以及作品在不同渠道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变异、增殖、耗损、记录、处理等问题,题为《杏花村》的可能性,《追踪认证》已有解释。这里稍作展论:作为可能纸本传播和口头传播并行的《清明》,可能题为《清明》(《千家诗》),也可能题为《杏花村》(《锦绣万花谷》),也可能有诗无题(《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也可能同一个编者同时听到或见到两种诗题而选择其中一种。例如《河岳英灵集》所载李白名诗《将进酒》传到敦煌,就被记录在三件手抄本上,两件题为《惜罇空》,一件无题无作者。韦庄弟韦蔼也在《浣花集序》中说韦庄诗文迭经兵火之后,唯余口诵者。谢文所谓哪有前人依据后人‘将《清明》的诗题改作《杏花村》’之理,显然不够了解唐诗流传的多样形态,只将可能多向度、多载体传播的《清明》,理解为纸质孤本的A传B、B传C的单线定点无文本变异传播。

2.谢教授的下述观点也与文献流传有关:从诗选文献学的角度来推导出《清明》的作者归属,无疑是最令人信服的正道。问题是:诗选之外没有唐诗流传了吗?从南宋初期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到之后林清之的《唐绝句选》、柯梦得的《唐贤绝句》,均无《清明》的身影。再请问:后二书是诗选,能囊括所有唐诗吗?南宋初洪迈之书未收,能证明早于洪迈的韦庄、乐史、宋祁、秦观、米芾、谢逸、何应龙、王铚对《清明》借鉴与化用的,事实一概不存在吗?从逻辑上说,选不选某诗是价值判断,某诗存在不存在、由谁创作是事实判断。宋人《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均载《清明》作者为杜牧之、《锦绣万花谷》载此诗出《唐诗》、《古今合璧事类备要》载《清明》出《古选诗》、南唐乐史说金陵杏花村相传是杜牧之沽酒处、晚唐五代韦庄有诗完全步武《清明》的六字三韵及其出现次序,以上皆为事实。如果说《清明》是宋诗,期待论者开列出属于事实判断的证据清单,以飨读者。

3.拙文《杜牧〈清明〉》说:诗题《清明》可能是由首句的前二字‘清明’摘录而成……例如李商隐的一些诗篇包括极其著名的《锦瑟》就是这样命名的。李商隐是这样,杜牧也不例外:杜牧七绝《兰溪》的首句是兰溪春尽碧泱泱、《青冢》的首句是青冢前头陇水流、《屏风绝句》的首句是屏风周昉画纤腰。可见小李杜制题时虽然没有高度自觉,但上举作品由首句的前二字摘录而成确是事实而非反事实。

杜牧《清明》的时代特征与私人特征

三篇拙文的整体逻辑思路是这样呼应展开的:既然杜牧是晚唐的著名诗人,《清明》宋后才被热传为杜牧名诗,那么,《清明》从吉光片羽到全息展示,就必须符合下述条件:1.《清明》具有某一类中晚唐诗共有的时代特征。2.《清明》具有杜牧诗独家呈现的私人特征。3.《清明》诗语从晚唐至北宋,具有在本集之外不时显露的分身漂泊痕迹。4.杜牧《献诗启》曾说篇成在纸,多自焚之,所焚之篇是否含有《清明》,已不可考。参考白居易《与元九书》的时之所重,仆之所轻,作者与读者、当时读者与后世读者、后世编者与后世作者,彼此之间的价值判断并不完全相同,差别大就会存在采录不采录、(见上图)括不(见上图)括的选择。5.判定《清明》诗属于杜牧独有,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杜牧诗语(自带杜牧身份)+《清明》诗语共存一诗,缺一不可。

时代特征解决《清明》的晚唐诗问题,私人特征解决《清明》的杜牧诗问题。清明时节雨纷纷,作为时间概念的清明时节,晚唐已经多有出现。《杜牧〈清明〉》指出:一旦‘清明’指代以清明为中心的一段时间,‘清明时节’的说法就会……成为晚唐五代具有时代特征的一个时间概念。所以清明节和清明时节,是两个不完全等同的时间概念。王兆鹏教授等在《〈清明〉作者究竟是不是杜牧》(《大众日报》2021年8月28日第7版)一文中,也认为《清明》的押韵完全符合中晚唐诗人邻韵相押的特点。又发现在《樊川文集》中,有11首诗首句押邻韵,符合杜牧写诗的习惯,完全有可能出自杜牧之手。我的思考是《清明》以及杜牧11首诗首句押邻韵,只是证明了《清明》具有晚唐诗的时代特征,不能证明《清明》具有杜牧诗的私人特征,因为同时代诗作的首句押邻韵现象,并非杜牧独有。

《追踪认证》指出:杜牧七绝《闲题》的借问春风何处好、《寄杜子二首》的若问使君何处去,与七绝《清明》的借问酒家何处有,显示出独家构思的强力惯性,是杜牧独有的七绝第三句的言说方式。综合前述的众多外证,尤其是《泊秦淮》与《清明》在时空上的连续与对接、杜牧《清明》+杜牧《山行》与韦庄《柳谷道中作却寄》的高度相似,再以此处杜牧诗语(自带杜牧身份)+《清明》诗语共存一诗的内证标准来检验,《清明》作者,杜牧之外,难觅他人。那么,是否杜牧好友许浑呢?《追踪认证》的相关结论是:许浑下第返回自家的乡间别墅杏花村,熟悉的道路熟悉的村落熟悉的乡邻,与《清明》描述‘路上行人’他乡问讯寻找寄宿之所的‘借问酒家何处有’完全不类。

(作者:罗漫,系中南民族大学教授)

我们都有一片属于自己荒漠,我们既是金子,亦是淘金者;我们既是种子,更是播种者。很多时候,我们成不了闪光金子,但可以成为希望种子。漉沙淘金需要冒险勇气,播撒绿荫需要耕耘坚韧。金子是被动等待,或许永远与沙砾为伍;种子是积极主动,它随时能够拱土而出,迎向风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