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教育

对学生分类教育容不得“有色眼镜”

对学生分类教育容不得“有色眼镜”

  近日,山西一小学某班级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并将学生分类。分类标准竟包括“权势垄断部门子女”“领导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此种标准令吃一惊,校方回应称班主任做法欠妥,已处分。

  学校调查家长背景、职业甚至是经济状况的例子不是少数。某些幼儿园对家长发放调查问卷,查学历、查房子、查车甚至“查三代”。这种做法不禁让人疑问,家庭的隐私学校有必要知道吗?是否会成为部分老师评判孩子的工具?这种标签式的信息让教育戴上了“有色眼镜”,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师生关系是最纯粹的关系,不易沾染物质化的气息。被人尊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就提倡“有教无类”。教育对象不分等级、地域、品行,一视同仁。对学生分类,老师第一时间不是考虑孩子自身的品质,而是考虑家长是哪里的领导,这不就成了一种“拼爹式”的教育了么?学校本应是知识的殿堂,应最大程度上隔离外界物质化的气息和铜臭味儿。老师本应一视同仁,尽力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和闪光点,一旦带上“有色眼镜”,教育就会绕过学生自身的闪光点,紧盯背后家长的权力和金钱。

  为了建立更好的家校关系,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学习情况,班主任往往会进入家庭调查。这本是好事,不仅有利于家长和老师之间沟通,更有利于老师深入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老师一方面以各种不合理标准来衡量学生家庭经济背景,家长自然也会找出应对套路的方法。如此老师和家长间的交流便彻底无效甚至会恶化家校关系。

  学校需净化育人风气,不能把处分班主任作为回应的结果,让浮现出来的问题“偃旗息鼓”。需看到背后可能不仅仅是个例,应立即警觉做好自纠自查,对学校老师进行宣传教育,从根拔除这种“歪风邪气”。只有深刻反省背后的问题,给出改正措施并向家长道歉,学校才能重新赢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家校关系才能得到缓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小学生教育内容分类
  • 编辑:郭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