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教育

迈克尔奥沙利文:教育反映的是其所处的文化环境

迈克尔奥沙利文:教育反映的是其所处的文化环境

  迈克尔·奥沙利文:在我的孩童时代,我经常收集邮票。我记得当时中国的邮票上印有很多穿着绿色和蓝色套装的人。我想,他们就代表着当时的中国,似乎与我在英国或欧洲所熟悉的一切天差地别。所以我觉得,与我们自己的过往经历不尽相同的事物都是充满魅力的。当然,于我而言,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向来都是很有价值的。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是1982年,当时我在湖南省原湘潭师范专科学校(现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担任英语老师。我上的第一堂中文课,是在我离英访华的三周前。

  迈克尔·奥沙利文:80年代初在中国的外国人很少。中国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所以去中国发展是非常有前景的。当时我对于中国的生活充满了好奇,觉得能够拥有学习汉语的机会非常有意义。到中国三个月之后,我开始感觉自己更能理解他们了,尽管当时还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并有着不同的经历,但本质上而言,双方都带给了对方很多的温暖和友谊。在那两年,我未离开过中国。

  人民网:参与见证了中英教育发展四十多年,可以谈谈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国际教育的趋势或是学习热潮吗?

  80年代末,我积极参与帮助大量中国年轻人和有经验的中国学者,去到英国的大学学习,这是当时的一个大趋势。他们大多数都是来英国的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或作为访问学者来英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在中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迈克尔·奥沙利文:在中国,人们通常会尽最大努力在教育上取得成功,所以几乎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在教育上的成功。这种方式有好的一面,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中国的孩子有时候在面对考试成绩时,会有很大的压力。但家庭在教育上给予孩子的巨大支持,确实给他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也确实促使他们成功,并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在英国,我们总体上对孩子的教育放得比较松一些。我们更愿意说,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去牛津或者剑桥。我有时候认为,父母更应该去辨别不同孩子之间的差异,并意识到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同样的路。

  迈克尔·奥沙利文:我并不认为中国的创造力严重不足。我觉得这可能是一种过时的观念。如果你环顾中国,看看许多中国公司的活力和取得的成功,以及一些非商业性的活动,你会见识到很多创造力。所以在商业领域,你会看到中国的公司在许多技术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在我看来,如果他们没有创造力,他们的员工没有创造力,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去看过去40年的中国电影,中国的视觉艺术,你会发现中国拥有伟大创造力的证据。那么,为什么生活在中国的人和其他国家的人,有时候会谈创造力不足的问题呢?

  迈克尔·奥沙利文:每个国家的教育制度都不一样,我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都不适合移植到另一个国家,因为教育反映的是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所以我认为,我们永远不应该把他国的教育体系作为学习的榜样。

  然而,我认为研究其他国家的教育系统,并进行仔细评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育系统,发现其中的机遇,找到弱点并加以解决。也就是可以让你更加批判性地认识到自己的教育,以及如何改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教育属于文化吗
  • 编辑:郭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