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山资讯  新闻

守护古香林 义务修路近10载


67岁的余弟已经默默守护古香林近十载。    本报记者 夏升权 摄

从金钟水库绿道的2号岗楼出发,一条蜿蜒山路直通古香林寺遗址。游客们会经常见到一位穿着“古香林寺志愿者”T恤的老伯,带着手套、拿着镰刀,或在清理杂草,或在抬土铺路。这位叫余弟的67岁老伯,寒来暑往,已经在这条3公里的山路上往返走了超过6000趟,默默守护古香林近十载,认识他的人都亲切叫他“老余仔”。

花4个月清理出3公里平整山路

1月7日早上9点多,记者在社区干部的带领下,在2号岗楼看到了弟叔。他身材精瘦,皮肤黑亮,脚踏一双解放鞋,淡黄色T恤上印着“古香林寺志愿者队”字样。肩上挎着个环保袋,外面随意系的塑料袋里,装着三个馒头。弟叔当天到来的时间比往常晚了,他一般会坐早上8点的公交车,从城区赶到这里,下午三四点左右回家。午餐吃自己带的干粮,喝山上的泉水。

我们随弟叔一路上山。前四五十米是金钟绿道管理部门修的石板路。上了几个石阶后,石板路成了土路,中间有凸起的水泥路。十多年前,记者曾随友人来过,印象中小路杂草高过人头,仅能一人通行,时刻要注意脚下,还要常常打草惊蛇。如今两人并行绰绰有余,宽阔处有三四米,路上的土似乎被细细筛过,见不到一个土坷垃,也几乎看不见一根杂草。

从山脚到遗址,共3公里。弟叔带着我们一路登高,脚步轻快,不气喘,嗓门洪亮地说,去年夏天雨水足,路边的草一下子长得高过人头,不清理的话,可能有蛇虫出没,也不利于防火。

顶着烈日,余弟从山脚开始,将山路重新清理出来。“清理得快的话,一天能清20多米,用了4个月。”路边的树叉上,挂着一只鞋,“这是我穿破的。”弟叔不好意思地说。修路用的锄头、手套则“藏”在路下方的半山腰。

走到山石坑洼处,他停下来,用脚将一些泥土填好、踩实。看到伸进路边的几根枝条,弟叔又停下脚步,弯着腰,挥着一把磨得黑亮的锄头,一下将枝条挑开到山崖下。

9年近3000天守护古香林山路

经过“洗心”石刻,有清泉从石上流过。站在此处眺望,可见山脚古香林寺重建的所在地。绕过此坑,是历代僧人所建的“百步梯”,穿过写着“雪山”字样的天然石拱山门后,半山腰处有个简易棚子。沿路看到不少小树苗,“这是我种的英雄树。”他指着一人高的木棉树苗告诉我们,还有鸡蛋花、罗汉松、紫薇花,“我希望这条路以后变得更美一些。”弟叔算了下,近10年来,他背上山的水泥大概超过一吨重。

简易棚里,有弟叔的几个老友在此歇脚,他们也是志愿者,常来帮忙打扫。他们管弟叔叫“老余仔”。“他厉害啊,一年365天,除了打台风、下暴雨不来,其他时间都能见到他,大年三十晚上来,大年初一也来。”退休的杨叔发自内心夸赞余弟。

前年、去年相继有台风来袭,桥岗社区干部郑建邦说,这里的树木倒伏很多,也是弟叔几乎靠着一人之力,把断枝移开,开出路来。清杂草、铺路、抬土、修沟……日复一日,弟叔犹如愚公一般,默默守护着这条幽幽古道。

脱下发黑的手套,近10年的劳作让弟叔的手,犹如树根一般粗糙,手指上满是嵌着黑泥的皲裂细痕,掌心如砂纸一般粗粝,长着厚茧。“我不觉得辛苦。”弟叔在香山衡器退休,“没退休前,工作也这么勤奋,年年评为十佳。现在退休了也是给自己找点事情做。”

“老顽童”会耍双截棍 还曾救过人

常年留守山中,弟叔也曾为突发意外的游客提供帮助。

2019年7月的一天,弟叔来古香林维护山路,在半山腰处碰上几位登山的阿姨。其中一位林阿姨瘫软在地上,四肢无力。弟叔二话没说,立即背上林女士,踩着雨后湿滑的山路,一步一泥泞地艰难下山。最后还坚持把林女士背送到大路边,并陪她等救护车到来才离开。事后,林女士要报答酬谢余弟,余弟只收下一面写着“救死扶伤 扶危助困”的锦旗。

除了助人,弟叔还会劝导人。“看到有人野餐、开炉,会劝说不要生火,喝剩的饮料瓶啊、塑料袋啊,也会提醒他们带下山去。”

在弟叔的环保袋里,还藏着一件“宝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