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中山文化  文化

为孙中山寻找一位老大爷

  1894年,也就是中日甲午战争那一年,孙中山曾在中国沿海一带遇见一位老大爷,当老大爷听说清军在甲午战争中大败(“闻已失,奉天不保”),顿时欢呼雀跃。作大惑不解状的孙先生就问了,你一个中国大爷干嘛要为日本人打胜仗开心呢?老大爷就说了,自清军入关以来,汉人已被满清了两百多年,一直没有机会报仇雪恨,现在总算日本帮忙报仇了,如果日本一直能打到紫禁城将满清连根拔起,“老夫死得瞑目矣”。

  这次奇遇后来被孙中山记录在雄文《支那保全分割合论》中。姑且不论故事,只能说这位老大爷太精通当代国际了,连高于主权这么高深的道理都晓得。至少,这位老大爷是承担了为中山先生背书的角色,即对清的甲午之败乐见其成,日本人是解救四万万汉人的王师。

  中山先生的对日亲善自是本色,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对付清廷且不惜开出高额价码也是老段子了,这里就不展开了。再说,亲善未必就错了,不过,编段子捧杀沿海老大爷肯定是不厚道的。

  我真的很想用《寻找一位老大爷》作这篇文章的标题,因为,据我苦心孤诣的考证与附会索隐,还真的找到了这位传说中的老大爷,证明了中山先生即使是编段子也是紧守“源于生活”的职业。基本可以锁定,这位老大爷的“原型”就在辽宁,而且,不止一位,应该是一群老大爷。

  1894年年底,日军在攻克,占领辽东半岛之后,为了做好工作,平息大带来的负面影响,面向大清国汉族发表了一篇由著名间谍方小太郎撰写的奇文——《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用揭汉族人历史伤疤(满清入关)的方式,极力挑动汉人的反满亲日意识。

  这篇檄文文采飞扬,极具“”的感染力。大意无非是清廷已尽,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是一方,是来解救之中的汉族的(“是盖满清氏之命运已尽,而天下与弃之因也。我日本应天从人,大兵长驱”)日本“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号召汉族豪杰“绝猜疑,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天下之大势,唱义中原,纠合壮徒、军,以逐满清氏于塞外”。

  总之一句话,日军是来帮助汉族人清廷的“王师”,汉族不仅应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还应该积极做好带党的角色,起义反清。

  最搞笑的是,日本占领军在檄文中还透露出了“反清复明”的味道,在檄文的最后一句大呼“卿等速起,勿为明祖所笑”的口号。看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了,方小太郎明显借鉴了朱元璋的思想资源,也就是明军北伐前的著名檄文——《谕中原檄》,其中有“胡虏,恢复中华”的金句,在借鉴道上大大领先了孙中山一步。

  据泽亚先生在《清日战争》一书中的说法,“沦陷地的清国百姓很快接受了日军的宣传”。难道你没发现么?日本的宣传口径和孙中山遇见的那位老大爷完全一致,都是一致的“反满亲日”范儿,明显是彻底接受了日军的。

  据日方的前线记者描述,占领区内许多乡绅、市民、贫民,自愿向日军请求,称日军为“我等的大明国大元帅”。总之,“反满亲日”和“反清复明”这两种意识形态被加工成了东北大烩菜,老大爷们也懒得去分清。

  当然,仅仅是口号和意识形态是糊弄不了这些老大爷的,他们需要实在的“好政策”。日本当时第一军的司令官山县友朋发布安民告示,成立了民政机关,免除占领区的当年度赋税,招抚逃避战乱的老大爷们回家。

  如果这样,也不过就是刘邦式的约法三章罢了,日本人还让老大爷们见识到了现代国家的管理制度。比如,日本严控占领区物价,打击奸商和物价的大老虎,竟然还对中日货币的“汇率”制定出了明确标准;救济吃不饱饭的贫民,用市场价收购富豪的粮食再施与饥民;中国的城市当时很脏,日本制定了城市清洁法、传染病预防规则、食品安全等中国老大爷闻所未闻的这法那法,大力打击贩卖过期食品的小贩,还给老大爷们免费种痘;更让老大爷们有点的是,日本占领区对犯罪的日本人也毫不手软,光犯就抓了上百人,的更是数以百计。

  在日本这些现代化的城市管理制度面前,生活在前现代的老大爷们能不服么?“反满亲日”这些口号一开始恐怕都是的跟着日本人喊喊,被“现代化”久了可能也就发自肺腑了。据日本记者的说法,在占领期间,很多老大爷口贴出了“顺民”“”字样的。

  至少还有一个地方也可以找到老大爷。据戚其章先生的《甲午战争史》,日军占领澎湖之后,也在当地设立了民政机构,“问尔等民人疾苦,加意”。据说,最后有200多位老大爷领取了“顺民证”。

  1895年年底,在老大爷变成老大爷整整一年之后,日本在辽东半岛的民政机关陆续关闭,从此,老大爷们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