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中山文化  文化

中山:中小学体艺节 重拾传统文化学校任重道远

  《红楼》一叹,笔下春光全摧折,繁华似锦藏其中;品读《三国》,沉醉横槊赋诗自惊世,我们感叹对酒当歌,豁达人生有几何;阅《西游》,学,青春上,所有的颠簸,都不了我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脚步……12月12日,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2015年体艺节开幕,各种经典名著被搬出课堂,当学生们身着古装或特色服装运动场时,家长们纷纷点赞。

  记者发现,近期全市中小动会、体育艺术节陆续举行,开幕式上不少学校刮起“复古风”,民族和传统文化成为共同主题。有校长和家长表示,这是一个好趋势,说明市民的教育正在转变,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不再是单纯地培养“小众精英”。但同时他们认为,在学校重拾传统经典文化任重道远,并非举行几场活动就能完成。

  今年中山华附体艺节开幕式的主题为“经典,演绎名著”,要求每个班级共同读一本中外名著,采用角色扮演、情节表演、经典名句对白、朗诵等多样形式,富有特色地诠释名著的某一片段、场景,再现人物或者作品的思想内涵等。

  早上8时30分,运动会开幕,包括家长和教师队伍在内的133个特色方阵陆续上场。他们借助服装、道具、舞蹈、音乐等形式演绎了中外经典名著。

  当初三年级的学生身着用纸盒做成的服装,抬着一艘自制的草船走进运动场时,师生和家长纷纷拿出手机拍照。“他们太有创意了。”大家感叹道。

  类似的场景也出现在了中山市一中、中山市实验中学、杨仙逸体育学校、西区翠景东方小学。在市一中的体育节开幕式上,同学们或是穿着个性张扬的定制T恤,或身穿套装礼服,并将“孔子”、“”、“玄奘”、“康熙”、“武则天”等名人请到了现场;黄鹤楼、长城、故宫……各地名胜古迹也被“搬到”中山;端午节、花鼓节、泼水节等传统节日风俗也一一展现。而翠景东方小学则按班级展示了22个少数民族的特色。

  多所学校老师告诉记者,以前学校运动会叫田径运动会,学生参与面少。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很多学校以活动带动教学,将运动会改为体育节或体艺节。学校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搬出教室,用到体艺节中。于是运动会便有了各种别出心裁的节目。

  “作为中华儿女,大家都知道《红楼梦》、《西游记》是国粹,但以前总觉得这些离我们很远,如今看孩子们将他们重新演绎时,还是被触动了。”观看完中山华附体艺节开幕式后,初二(3)班的家长余女士如是表示。

  她说,传承经典文化不能停留在课本上,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重拾经典值得鼓励。因为要想将课本知识很好地呈现出来,学生必须掌握要呈现的知识点,这就要求他们熟读经典。

  多位中小学语文老师对余女士的观点表示认同。他们介绍说,近年来,传统文化的与推广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有义务去传承和好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不能一味地进行知识,而应该营造一个氛围,让学生自主去了解或学习。以校运会等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为切入点,进行融合式教育是值得提倡的,也是未来的一种趋势。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年来,中山市都以“一校一品牌、一校多特色”为目标,在课堂教学、育人模式和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全市形成了100多所特色学校。这些学校既注重学科教学,更注重活动育人。通过举行各种特色活动,一方面可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可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综合能力。

  除了体艺节外,学校还注重利用元旦、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怀教育。沙溪镇虎逊小学是将“隆都民俗”文化融入现代教育的典型学校。学校设置了隆都文化展示馆,长年向师生、家长展示隆都习俗和特色物品,还邀请了家长和当地老人一起和学生包粽子、煮汤圆,让学生动手、动脑,了解家乡历史和文化。活动收效明显,据该校校长黄金奇介绍,现在学校师生不仅能唱隆都民歌,还能讲述各种民间故事。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瑰宝,而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部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此,西区于2013年下半年在全区开展国学普及教育的探索。两年多来,11所中小学将国学教育与学校各项工作全面结合,体艺节更是民族风尽显。但提及这一项工作,西区翠景东方小学校长杨则锋认为,传统文化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未来的更难走。

  “学习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经典或者将课本知识生硬地重现,而是要将经典的东西内化为一种或气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杨则锋说,如今社会过于功利化,学习经典了原本的意义,更多浮在表面或流于形式,导致传统文化不再“传统”,未能深入。

  初三学生家长的潘振华有相似的感受。他说,孩子的学校近日也举行了“复古式”校运会。为此,他提前四处打听并帮孩子租服装。运动会前一天花30元租了一套,孩子非常开心地穿上去参加开幕式,但除了觉得好玩,感觉孩子其他方面的收获甚少。“我问他为何要穿这套衣服,他说大家都这样穿。”潘振华认为,孩子不懂这些衣服背后所包含的文化,活动的意义没有充分挖掘。

  杨则锋将此解释为知行不合一。“传统文化学校都在努力去做,但做的效果如何,却没有思考。”杨则锋说,学校要不断创育形式和方式,要与时俱进,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传授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受其独特魅力。“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我们要寓教于乐,让孩子主动去学习和探索,从而将传统文化内化并为己所用。”(南方日报 记者 高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