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中山文化  文化

中山国文物展“千乘之国”文化大公报记者 李阳波

  中山狼、中山酒的传说或许很多人都听过,但与之相关联的古中山国却由于史料的大量缺失鲜为人知,千百年来更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神秘王国—古中山国歷史文化展”现于秦始陵博物院文物陈列厅举行,一百一十组共二百三十九件古中山国精美文物的集中亮相,在展现“千乘之国”独特文化的同时,更将许多人瞬间便带入了那段尘封已久的神秘歷史。该展览展出至十月二十日。

  本次展览由秦始陵博物院主办,博物院和省文物研究所协办。整个展览分为“鲜虞中山”、“国都灵寿”、“经济生活”、“田猎兵事”和“中山王陵”五个部分,集合了古中山国考古发现的二百三十九件精美文物,包含了彰显至上的青铜重器、奇巧瑰丽的生活用器、晶莹剔透的精美玉器、细緻精巧的黑陶明器、造型独特的人物、动物圆雕艺术品等,工艺匠心独运。许多器物都与中原文化风格迥异,展现了该国人民充满神秘色彩的思想和蓬勃向上的活力,生动反映其歷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众多的文物当中,尤以“双翼神兽”及“山”字形铜器等最引人注目。双翼神兽形象似狮非狮,长约40厘米,神兽,两肋生翼,臀部隆起,四肢弓曲,跃跃欲起,彷彿在嘶吼。其错银卷云纹千变万化,背部装饰两隻左右对称的错银鸟纹,利爪怒张,两翼斜直向上,显得十分矫健,将飞禽走兽的特点集于一身。腹底则铸有铭文,记载有器物铸造的年代、、工匠等资讯。据介绍,双翼神兽共出土了二对四隻,目前仅在中山王墓中出土,专家推测神兽可能作为镇器,压在席之边角,或作为陈设品以增强王之雄威。

  而中山国特有的青铜山字形器,出土于中山王墓二号车马坑。器形成“山”字形。器上部出三支有刃锋体,两侧向下部内成镂空雷纹状,下部中间有圆筒状銎,可插在立柱上,銎的前后两侧有方形楔孔。这种礼器为中山国所特有,造型庄重,立于木柱之上排列在帐前,象徵着中山国国王的权威。

  此次展出的中山王族3号墓出土的小玉人,其製作技艺让人嘆为观止。小玉人用较好的白玉、墨玉、黄玉、青玉先锯成片状,再雕刻形,既有男童,也有年轻和中年女性。其中,女性头梳牛角形双髻,身穿圆领窄袖对襟衫,下身穿方格长筒裙,双手在腹部用左手握住右手腕,圈手而立。年轻女性长髮浓密,身材丰满,牛角形双髻也显得粗壮。其服饰是战国时期鲜虞人特有的髮型和服饰,为研究战国时期少数民族服饰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而战国早期的凤首流铜匜,高16.5厘米,通体状若飞凤,喙部可以启合,倒水时自动张开。其下有三个兽面纹蹄形高足,尾部有枭首蛇身环形鋬。凤首雕刻精緻,尖喙、矮冠、圆目,眼圈饰羽毛纹一周,头部空白处阴刻流畅的云纹和鳞纹。其铺首周围则阴刻展开的凤翅,内底浅雕四条鱼纹。整体造型轻盈秀丽,花纹精细,是战国青铜器中的珍品。

  于中山成公墓出土的成公升鼎一套共有九个。据介绍,升鼎是古代重要的礼器,主要用来盛放煮熟的肉食。西周礼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宴飨和祭祀时,九鼎中依次盛牛、羊、豕、鱼、腊、肠、肤、鲜鱼、鲜腊等肉食。战国时期礼坏乐崩,中山成公死后随葬了九鼎,既反映出当时诸侯僭越礼制的局面,也体现了中山国国势的强盛。

  展出的另一件青铜精品铜扁壶,器型精美,盖面微鼓,有三个云头环钮,肩部两侧各有一兽面衔环。更让人惊奇的是出土时壶内有透明的浅翡翠色液体,香味浓郁,经市发酵工业研究所化验鉴定为酒,这也是当时中国考古发掘中第一次发现的实物酒。

  算筹是在算盘发明之前中国最重要的计算工具,此次展出的中山国算筹,出土于中山成公墓,有骨、玉两种。据悉,算筹的计数法遵循十进位制,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一至九的数目,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其巧妙精确的演算法,亦展现了中山国人超凡的智慧。

  中山国人除了算术精湛,其对于棋术的研究也颇为先进。于中山王族3号墓出土的石製六博棋盘,其主人经考古专家推测应是中山成公的弟弟。出土的两副棋盘,大小相同,纹饰不同,包括棋盘、棋子、箸、骰子。棋盘用青石板製成,盘面浮雕出饕餮、虎、蟠虺等纹样组成的图案。据专家介绍,六博,又称六储、陆博,为古代棋类游戏。对弈时分黑、白两方,每方六子,一枭五散,其中以枭为贵。双方先用骰子掷采,依掷采结果行棋,先杀枭者为胜。据悉,这两件棋盘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石质六博棋盘,其将雕塑艺术和实用功能结合得完美无缺,是中山国能工巧匠的艺术杰作。

  此次展出的两件金银狗项圈,不仅工艺精美,更显示了当年这位中山国王对爱犬的万般宠爱,以及中山国王生活的奢侈。中山国盛行田猎,所养猎狗十分著名,这两件金银狗项圈出土于杂殉坑两具狗骨架的颈部。项圈用长方形金片、银片捲成扁管状,相间连缀穿在革带上製成项圈。项圈上缀一铜环,用来结带。一件项圈由九枚金管和九枚银管穿成,银管共重63.3克,金管共重109.2克。一件项圈由八枚金管和八枚银管穿成,银管共重65.1克,金管共重93克。

  另外展出的一件出土文物“十五连盏铜灯”,灯的整体造型彷彿一棵大树,十五条枝头托十五隻灯盘,高低有序、错落有致。灯体分八节,每节的榫头形状各异,便于安装。树干上盘绕螭龙,树枝间小鸟引颈鸣叫,群猴嬉戏玩耍。三隻独首双身的猛虎托起圆形底座,底座上两男俑正抛食戏猴。这盏灯设计科学,造型别致,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妙趣横生,是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

  中山国始建于春秋末年,是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诸侯国,最初称作鲜虞,中山文公时改称中山,位于今省市与市之间。中山国前后立国二百馀年,地方五百里,战国中期国力达到鼎盛,是仅次于战国七雄的“千乘之国”。中山国由小到大,几次被强国所灭,但虽灭未亡,又几度復国,歷史可谓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但是在中国史学的权威著作《史记》里,却没有中山国歷史和王系的专篇记载或记述,全书虽然多次提及中山国,却多为陪衬,仅仅一笔带过。史料的大量缺失使得这个“千乘之国”(一车四马为一乘,周天子拥万辆兵车称“万乘之国”,诸候称“千乘之国”)湮没于歷史的尘埃之中,充满了神秘色彩。

  直到一九七四年,考古工作者在平山县三汲乡发掘出中山王墓、中山国都城—灵寿古城,才揭开了中山古国之谜。而恢弘的王城遗址与近两万件出土器物,也使得这个“神秘王国”中山国逐渐向展现出其歷史真容。这些出土文物是中山国、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的真实缩影,填补了中山国歷史记载的诸多空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