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城市文化  教育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包括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

  广义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 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阶级性、长期性、相对独 立性、生产性、民族性等社会属性)

  (1)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 称为教育者。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但教师一定是教育者。(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 既包括在校学习的学生,也包括各种形式教育 中的学习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

  (3) 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教育媒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

  (2)生物起源说: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生物起源说 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此观点错误,因为未能区分动物养育与人类教育,忽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代表人物是法国利托尔诺《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 和英国沛西·能《人民的教育》)

  (3)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的无意识模仿。(代表人物孟禄,联想记忆著名演员梦露,演员擅长模仿)

  (4)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也称社会起源说。 (此观点是对生物、心理起源说的批判,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下形成的)

  生产力水平低,教育渗透在生产生活中,简单粗糙。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教育 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 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3)教育具有原始性。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 2500 年左右的埃及。 古代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性、刻板性、象征性。(速记:阶道等专刻象)

  ①夏代: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出现了“庠”“序”和“校”三种学校。 文献记载中关于商代学校的名称有“大学”“小学”“庠”“序”等。

  ②西周: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学在官府,政教合一”,教育被奴隶主阶级垄断,“六艺”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教育是 “ 六艺” 教育的中心。

  ④西汉: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设立最高教育机构———太学。 东汉:设立鸿都门学,专研

  ⑤魏晋南北朝:建立 ,立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北魏献文帝时期被认为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 ,开设四馆 ———儒学馆、玄学馆、文学馆、史学馆;选士采用九品中正制。

  ⑥隋唐:重振儒术,三教(儒、道、佛) 并重,科举制,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文人耻于学校生产劳动知识,教育与生产劳动隔离。⑦宋代:教材和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大书院盛行,———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 明清:八股文成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八股文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考试走向衰落。1905 年,科举制度被废除。顺口溜:二三四五六七(二:二馆、儒墨两家;三:宋代的三类学校,官学、私学和书院;四:四书;五:五经;六:六艺、六学;七:七个历史时期;八:八股文;九:九品中正制)

  (2)古代印度的教育:开设了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记诵《吠陀》经)和佛教教育(弃绝享乐,追求来世,背诵经典) 。

  ①欧洲奴隶社会:形成了斯巴达军事教育(军事体育训练,培养强悍军人)和雅典和谐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

  ②欧洲封建社会: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

  ③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了人文主义教育,即教育以“人”为中心。反对神学与经院之风(维多利诺、伊拉斯谟、埃拉斯莫斯、拉伯雷和蒙田) 。

  19 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当时的普鲁士)1763 年作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

  (1)教育的终身化(由法国保罗·朗格朗最早提出);(2)教育全面化;(3)教育的化(教育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教育什么时候产生的
  • 编辑:郭瑪莉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