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中山资讯  新闻

领导干部谈(40)陈江梅:加大文艺创作扶持力度 吹响中山前进号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抢抓历史机遇,重振中山虎威,需要坚定文化自信,用优秀的文艺作品讲述中山故事、展现中山风采、塑造中山形象,提振鼓舞全市上下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气神。长期以来,中山文艺创作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导致本土原创文艺作品“只有星星、没有月亮”,“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规上”文艺精品不多,塑造“城市IP”、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需要持续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克服和解决。

一是文艺创作组织化程度不高。对文艺作品自带意识形态属性的认识不足,除重大题材、重大时间节点外,平时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文艺创作,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等方面存在短板。文艺创作在策划规划、奖项冲击、展赛开展上缺乏政策扶持和导向引领,开展创作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多数创作活动处于“游兵散勇”“自娱自乐”状态。立足全国视野、大湾区视角的优秀作品不多,能够围绕中山红色题材、时代题材、现实题材,全景式、代表性展现中山现代城市形象的文化名片不多。文艺资源松散化、碎片化现象比较突出,政策、资金、场馆多头管理,“集中力量办文艺大事”的组织水平不高,策划大型主题文艺创作、承接高端文艺展演项目的能力有限,缺乏全市性的制度化、常态化、连续性的文艺平台。

二是人才队伍整体比较薄弱。全市文艺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引不进、长不成、留不住”的情况比较严重。除为数不多的青年教师外,近年来引进的文艺专业人才数量较少、层次不高。培养梯度上青黄不接,“老的老、小的小”,“传帮带”有脱节断链的苗头,缺乏高端学术机构和交流采风平台,一些青年文艺家在创作上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好苗子长成参天大树的不多。中山“人才18条”涵盖了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但是缺乏具体的认定标准和实施细则,实际作用没有很好体现。对文艺人才的评定门槛过高,导致很多获得国家、省级重要奖项的文艺家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激励。

三是经费投入与城市发展不相匹配。作为珠三角9市之一,我市文艺创作扶持经费总额、人均都明显落后于其它兄弟城市,文艺事业总体投入GDP占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相匹配。市一级创作扶持经费总体较少且由多个部门分散掌握,经费使用的标准、力度、频次各有一套但大同小异,整体性和规范性有待提升。市文联是推动文艺创作的主要部门,但每年创作扶持经费不足百万元。镇区一级基本没有文艺创作专项财政预算安排,主要靠其它经费随机零星周转。对获得国家、省级以上重要荣誉和奖项的文艺家,没有市一级相应的配套激励表彰,仅靠精神奖励和口头表扬。

四是文艺工作体制保障亟待提高。在实行“市直管镇”的管理架构下,虽然24个镇区文联实现了全覆盖,但镇区之间多数“各自为镇”,市镇两级文艺家协会联系不够紧密和畅通,文艺创作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机制没有很好形成,难以形成合力。市文联工作人员总数在珠三角城市中最少,缺乏文艺创作部门和专业人才,镇区文联全部为兼职人员,人员配置较为随意且流动性强,缺乏策划组织大型主题文艺创作的基础保障。

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重新整合全市文艺资源要素。对全市文艺奖项、文艺场馆、学术论坛、采风交流平台等进行重新梳理规划,实施文艺创作扶持的多规合一和流程再造,推动扶持效率、规模双提升,避免出现多龙治水、令出多门、权责不一。落实市委办印发的《中山市文联深化改革工作方案》(中山办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