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中山资讯  信息

中山如何推进协调发展集约发展?党校支招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统筹考虑全市区域空间布局、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构建“一中心、四组团”差异化发展格局。三十多年来,具有行政区经济特征的专业镇经济迅速发展,是中山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发展,土地、容量等要素约束日益加剧,同时面临国际分工挑战和国内城市群竞合发展态势,目前的发展模式已触及天花板。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做实组团式发展模式,是推动中山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由之。■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做实组团式发展模式是推动中山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是三十多年来中山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之一,也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专业镇18个,国家级产业35个。专业镇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72%、贡献税收达65%。随着形势发展,产业层次不高、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人才、高端创新资源不足,龙头企业不多,重大发展平台缺乏,以镇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与新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等问题也相继凸显,已经成为制约中山经济创新发展的瓶颈。这次党代会不避问题、矛盾,提出了中山现有体制和发展模式所面临的四个“难以为继”:以传统专业镇为主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以土地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以镇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难以为继,以现有城镇空间布局建设宜居城市难以为继。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做实组团式发展模式和整合利用要素资源,有利于打破了行政区域界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通,充分发挥各地在产业、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和地方主义,使生产要素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同时,“一个中心、四个组团”定位明晰,且已上升到“全域中山”发展战略的高度。主城区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打造高品质城市中心;东部组团对接广州、深圳,特别是南沙和前海自贸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东北组团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西北组团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创新发展;南部组团对接港澳与珠海横琴自贸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生态休闲旅游业。因此也明确了全市各个镇区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力重点与创新径,组团内部将形成分工明确的创新梯次,将大大促进相邻镇区实现协同发展、创新发展。近年来,浙江、江苏等地通过组团式发展,有力地了推动整体经济创新发展水平,珠三角一些兄弟城市在跨区域的资源整合、统筹发展方面已经探索出许多鲜活、成功经验。自2002年以来,中山先后提出“组团式发展”、“经济协作区”及“副中心”等发展战略,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从根本上打破行政体制和发展模式的藩篱。本次党代会制定的“组团式”战略,在规划上延续了历史方案的优点,最大的变化则在于更注重操作性。为此笔者认为,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做实组团式发展模式,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是提高中山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应对珠三角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做实组团式发展模式,不是不要行政区划,而是不要画地为牢,互相。要从封闭的发展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打破地域界限,扫除体制障碍,以开阔的视野、的胸襟、的姿态,支持参与组团式发展。组团式发展模式涉及资源要素、税收分配、利益调整、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要通过干部培训,加强宣传教育,使干部群众的逐步得到统一,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形成“全域中山”的,为组团式发展奠定的思想基础。建立分工明晰合理、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有利于创新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组团式发展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强和优化制度建设,完善组团式发展领导机制,推进组团内产业布局、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发展。通过要素配置方式的,创造并形成要素优势,找准推进组团式发展的着力点,形成良好的动力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管理权责,加强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形成部门联动,实现工作常态化、制。按照权责利相一致原则合理划分市镇事权,探索建立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实施组团式发展要遵循“市级统筹、镇区联动,利益均衡、整体发展”的原则,强化市域资源统筹,切实抓好生产要素市级统筹等重点工作。完善全市要素资源分配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土地指标、容量、电力供应、扶持资金等集中投向优势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要平台,确保全市整体利益最大化。加快专业镇内部产业园区的优化整合,在充分考虑专业镇现有产业基础、品牌影响力,继续发挥优势的同时,鼓励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资源和要素的使用效率;统筹组团内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和土地资源,建设若干个市级重大产业平台,实行统一拆迁、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先保障重大产业平台、重点项目、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用地。必须建立科学的利益共享或补偿机制,加快制定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项目流转“内部超市”,以及招商项目税收分成、税收增量共享等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引导有项目但无土地或项目不符合产业规划的镇区,将项目安排到其他镇区,形成资源共享、利益双赢的新局面。抓紧制定与组团式发展相配套的政策,加快建立和完善包括财政、税费、土地、融资、激励等主要方面的政策体系,形成政策合力,充分调动各镇区的积极性。树立“自身发展是政绩,为推动组团发展而作出局部也同样是政绩”的正确导向,逐步形成既看显绩,也看潜绩,将不同区域类型的发展要求、指标设置和指标权重加以区分,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考评制度,打破“大一统”模式,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考评办法,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